Monad vs. 以太坊:這個新興 L1 是否能顛覆市場

2025-02-24

關鍵要點

  • 高效能 L1 區塊鏈,挑戰以太坊 – Monad 主打 10,000 TPS、1 秒區塊確認、超低手續費,希望解決以太坊的擴展性問題,成為更快更便宜的選擇。
  • – EVM 完美相容,開發者輕鬆遷移 – Monad 支援 Ethereum Virtual Machine (EVM),以太坊上的 dApp 幾乎不用修改程式碼就能直接搬到 Monad,降低開發門檻。
  • – 創新技術架構,提升效能 – 透過 MonadBFT 共識機制、並行交易處理、專屬 MonadDB 資料庫,Monad 讓交易更快、手續費更低、區塊鏈更穩定。
  • – 代幣發行時間不確定 – 原定 2024 年 Q4 推出 MONAD 代幣,但目前官方尚未釋出具體計畫,質押、治理、代幣分配等細節仍是未知數。
  • – 資金雄厚但競爭激烈 – 獲得 2.25 億美元 A 輪融資,但面臨 Solana、Avalanche、以太坊 Layer 2 等強敵夾擊,未來成敗取決於開發者採用度、生態系統發展與主網上線進度。

monad-explained-cover

區塊鏈技術已從小眾概念發展成金融、遊戲與電子商務領域的重要工具。然而,以太坊等主流區塊鏈仍面臨 高額手續費、交易速度慢、吞吐量受限 的問題,這些瓶頸阻礙了用戶體驗,也讓開發者望之卻步,使去中心化應用 (dApps) 的普及受到限制。

Monad 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解決方案。 這個 Layer 1 區塊鏈 不僅保有以太坊的 EVM 兼容性,還能提供 超快交易速度、低手續費,並結合 並行運行、創新共識機制、自訂數據存儲系統,希望打造一個高效能、易用的區塊鏈網路,滿足大規模應用的需求。

這篇文章將帶您深入了解 Monad 的誕生背景、技術架構與發展路線圖。如果您是開發者,正在尋找更高效的區塊鏈,或只是對 Web3 生態的未來趨勢感興趣,那麼本文將幫助您了解 Monad 的重要性及其顛覆市場的潛力。


目錄

Monad 的創辦團隊

Monad 是什麼?

發展歷程與現況

Monad 在區塊鏈生態中的定位

為什麼 Monad 很重要?

Monad 如何運作?

MONAD 代幣的潛力與應用

挑戰與未來展望


誰是 Monad 的創辦人?

Monad 的故事可以追溯到 2022 年 2 月,當時三位區塊鏈與金融科技領域的專家共同創立了這個項目,致力於解決當前區塊鏈擴展性問題:

  • Keone Hon (執行長, CEO) – 一位資深的區塊鏈研究員與數學家,專注於開發能解決區塊鏈效能瓶頸的創新技術。
  • – James Hunsaker (技術長, CTO) – 加密協議與分散式系統專家,負責 Monad 的技術戰略,確保區塊鏈在速度與擴展性上達到最佳效能。
  • – Eunice Giarta (營運長, COO) – 管理 Monad 的營運架構,負責資源分配、合作夥伴關係,以及策略規劃,以推動項目的穩定發展。

這三位創辦人擁有豐富的區塊鏈技術背景與金融領域經驗,他們的共同願景是建立一個高速、穩定、低成本的區塊鏈平台,同時保持 Ethereum Virtual Machine (EVM) 兼容性,讓開發者可以無縫遷移現有應用,並輕鬆部署新的 dApp。

monad-cofounder

Image Credit: Bankless


Monad 是什麼?

從本質上來看,Monad 是一條 Layer 1 (L1) 公鏈,專注於解決 區塊鏈可擴展性低與高額手續費 這兩大難題。透過技術創新,Monad 期望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提供:

  • 高吞吐量 (High Throughput): 目標達到 10,000 筆交易/秒 (TPS),遠高於以太坊目前的 ~15 TPS
  • – 低延遲 (Low Latency): 每秒區塊時間,並支援單槽最終性 (Single-Slot Finality),確保交易幾乎能夠 即時確認
  • – 低手續費 (Minimal Fees): 降低交易成本,使 DeFi、NFT、鏈遊 (GameFi) 等應用能夠更普及、更親民。
  • – 完全 EVM 兼容 (Full EVM Compatibility): 開發者可 無需大幅修改 既有的 Ethereum 智能合約,即可將 dApp 遷移到 Monad,降低技術門檻。

透過專注於速度與可及性,Monad 希望成為一個 多用途 (Versatile) 的區塊鏈平台,無論是去中心化金融 (DeFi)、NFT 生態,還是企業級應用,都能夠順利運行並發展。

monad-official-homepage

Image Credit: Monad


發展歷程與現況

Monad 的發展歷程可追溯至 2022 年,從早期概念到測試網上線,一步步邁向完整的區塊鏈生態系統。

  • 2022 年 2 月:Monad 創始團隊開始構思與設計區塊鏈協議的基本概念。
  • – 2023 年 2 月:成功獲得 1,90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這筆資金幫助推動早期技術研發,包括共識機制的開發及原型系統的測試。
  • – 2024 年 4 月:完成 2.25 億美元 A 輪融資,這顯示出投資人對該項目的高度信心,也進一步加速了技術開發與社群拓展。
  • – 2024 年 12 月:成立 Monad 基金會 (Monad Foundation),負責協議治理、開發者補助計畫 (Grants Program)、生態建設與技術升級。許多開源區塊鏈專案都依靠基金會來推動長期發展,確保區塊鏈社群能夠穩定成長。
  • – 2025 年 2 月:Monad 正式推出 公開測試網 (Public Testnet),為開發者提供一個支援 EVM 兼容工具 的測試環境,讓 dApp 能夠提前部署並進行效能測試。這是主網上線前的重要一步,確保系統穩定性與開發體驗的最佳化。

雖然最初計畫在 2024 年 Q4 推出主網 (Mainnet),但截至目前 官方尚未正式確認主網啟動時間。此外,關於原生代幣 MONAD 的詳細資訊仍未公開,除了之前提及的發行計畫,官方尚未公佈代幣經濟模型 (Tokenomics)、質押機制 (Staking)、或代幣分配細節。

monad-testnet

Image Credit: Monad Testnet


Monad 在區塊鏈生態中的定位

目前區塊鏈市場已經競爭激烈,各種解決方案都在試圖克服 以太坊 (Ethereum) 的限制,無論是 Layer 2 擴展方案(如 ArbitrumOptimism),還是其他高效能 Layer 1 公鏈(如 SolanaAvalanche),都在爭奪開發者與用戶的青睞。

Monad 的獨特定位結合了兩大核心優勢:

  • 原生可擴展性 (Native Scalability):與需要依賴以太坊安全性和跨鏈橋機制的 Layer 2 不同,Monad 作為獨立的 Layer 1 公鏈,從設計上即擁有 高吞吐量 (10,000 TPS),不需要額外的擴展層來提升效能。
  • – 無縫 EVM 相容性 (Seamless EVM Compatibility):與以太坊完全相容,意味著開發者幾乎 不需要修改任何程式碼,就能將現有的智能合約與去中心化應用 (dApps) 部署到 Monad,降低遷移成本與技術門檻。

憑藉這些特性,Monad 的生態特別適合那些需要 高效能、低手續費 的應用,例如:

  • – 去中心化金融 (DeFi) – 高頻交易、流動性挖礦與自動做市商 (AMM) 需要 低延遲高吞吐量,Monad 的架構正好符合這些需求。
  • – 區塊鏈遊戲 (GameFi) – 由於遊戲內的頻繁交易與物品轉移,開發者更傾向於使用 低手續費、即時結算 的區塊鏈,Monad 為此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環境。
  • – NFT 生態系統 – 無論是 NFT 鑄造 (Minting) 或市場交易,Monad 的低成本、高效能設計可確保用戶體驗不受到 gas 費用影響,提高市場流動性。

在這樣的市場定位下,Monad 期望成為開發者與企業建構區塊鏈應用的 首選平台之一,挑戰當前的主流 L1 和 L2 解決方案。

monad-interoperability

Image Credit: Monad


為什麼 Monad 很重要?

解決擴展性問題

以太坊的網路擁擠 (congestion) 經常導致 交易速度變慢、Gas 費暴漲,特別是在 NFT 鑄造 (Minting) 或熱門 DeFi 活動期間更為明顯。這種瓶頸讓小額交易變得 不經濟,也限制了 Web3 應用的普及。

Monad 透過其 10,000 TPS 高吞吐量 的架構,希望解決這一問題,為 DeFi 平台、遊戲生態 (GameFi),甚至是 企業級應用 (Enterprise Solutions) 提供 流暢、可擴展 (Scalable) 的基礎設施,促進 Web3 的大規模採用。

提升用戶體驗

Monad 採用 1 秒區塊時間,並支援 單槽最終性 (Single-Slot Finality),這意味著交易可以 即時確認,不需要像以太坊一樣等待數個區塊的確認時間。

這種低延遲特性對於日常使用者來說至關重要,特別是在 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遊戲內即時交易 (In-Game Transactions)、NFT 交易市場 等需要快速回應的應用場景中,能帶來更流暢的體驗。

降低參與門檻與成本

以太坊的高 Gas 費已經成為 Web3 普及的重大阻礙,許多小額投資者或遊戲玩家因為交易成本過高而卻步。例如,在以太坊上購買一個價值 $5 美元的 NFT 可能需要支付 $20 美元以上的手續費,這樣的情況讓許多用戶選擇放棄交易。

Monad 的低手續費設計讓 小額交易、頻繁交易變得可行,不論是 DeFi 用戶、遊戲玩家,還是一般用戶,都可以在 Monad 上 以更低的成本 參與 Web3 應用,擴大整體用戶群。

保留開發者熟悉的工具與環境

開發者通常希望使用他們熟悉的開發框架與工具,而 Monad 完全兼容以太坊的 EVM (Ethereum Virtual Machine),這意味著:

  • – 現有的 智能合約 幾乎不需要修改即可遷移到 Monad。
  • – dApp 開發者 可以繼續使用 Solidity、Hardhat、Remix 等熟悉的開發工具,而無需學習全新的語言或架構。
  • – 減少技術遷移成本,使 Monad 成為更具吸引力的以太坊替代方案。

這種 EVM 兼容性讓 Monad 更容易吸引開發者,加快生態系統的成長,進一步推動 Web3 的普及。

monad-ecosystem

Image Credit: The Coinomist


Monad 如何運作?

Monad 之所以能夠實現高效能,主要來自 三大核心技術創新,這些技術相輔相成,共同提升區塊鏈的 速度、吞吐量可擴展性

MonadBFT 共識機制 (MonadBFT Consensus Mechanism)

Monad 採用了 拜占庭容錯 (Byzantine Fault Tolerant, BFT) 共識機制,即使少數節點 (小於 1/3) 惡意作惡或發生故障,整個系統仍然可以 安全運行並快速確認交易

BFT 型共識的優勢在於 低延遲 (Low Latency),允許區塊快速產生並確保交易最終性 (Finality)。透過 MonadBFT,Monad 能夠達成 1 秒出塊 (1s Block Time),讓交易幾乎能夠 即時確認,大幅提升用戶體驗。

並行執行 (Parallel Execution)

傳統區塊鏈的交易處理方式通常是 逐筆 (Sequential) 執行,這意味著所有交易都要 依序確認,這樣的運作方式會在區塊鏈流量增長時成為效能瓶頸。

Monad 則採用了 並行處理 (Parallel Execution),將交易排序與執行分離,讓不互相衝突的交易能夠同時進行。這項技術大幅提高吞吐量,使 多筆交易可以在同一時間處理,進而達成 10,000 TPS 的目標。

MonadDB (區塊鏈專用資料庫)

資料儲存是許多區塊鏈基礎架構容易被忽略的環節。傳統的資料存儲方式可能會導致節點負擔過重,影響交易處理效能。

Monad 開發了一套專屬的資料庫技術——MonadDB,這是一個 針對區塊鏈驗證與查詢最佳化的 Key-Value 儲存系統,它具備:

  • 高速讀寫 (Fast Read/Write): 確保交易數據能夠即時存取,減少延遲。
  • – 驗證存儲 (Authenticated Storage): 透過加密驗證來確保每筆資料的完整性,維持區塊鏈的安全性。
  • – 硬體負擔最小化 (Optimized Hardware Efficiency): 降低節點對高階硬體的依賴,確保 Monad 能夠在標準設備上高效運行。

透過這三大核心技術,Monad 不僅能夠提供 高吞吐量、低延遲 的區塊鏈環境,還能確保系統的 安全性與穩定性,為 DeFi、NFT、GameFi 等應用提供理想的運行基礎。

monad-bft-protocol

Image Credit: The Coinomist


MONAD 代幣的潛力與應用

儘管市場對 MONAD 代幣充滿期待,但官方尚未公佈最終的代幣經濟模型 (Tokenomics) 或確切的發行時間。

最初的計畫是 MONAD 代幣會隨主網 (Mainnet) 啟動一同發布,但目前的時程仍不確定,官方也尚未提供關於供應量與分配機制的具體資訊。

潛在用途

如果 MONAD 代幣正式推出,預計將涵蓋以下幾個關鍵功能:

  • 交易手續費 (Transaction Fees): MONAD 可能成為支付交易費用的主要代幣,透過 Gas 費用 來激勵驗證者,同時防止垃圾交易 (Spam Transactions)。
  • – 質押與網路安全 (Staking & Security): 持有者可能能夠將 MONAD 質押 (Staking)MonadBFT 共識機制 中,以支持網絡運行並獲得 Staking 獎勵。
  • – 社群治理 (Governance): 與許多區塊鏈項目類似,MONAD 代幣持有者可能可以參與 去中心化治理 (Decentralized Governance),針對協議升級、基金會資金分配、社群提案等關鍵決策進行投票。

我們仍未知道的資訊

雖然 MONAD 代幣已受到廣泛關注,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未解的問題,包括:

供應量與分配方式 (Supply & Distribution):

  • – MONAD 代幣的 總供應量 會是多少?
  • – 是否會有 公售 (Public Sale),還是主要由私募投資者 (Private Funding) 購買?

釋放計畫 (Release Schedule):

  • – 團隊成員、早期投資人、開發者補助基金的 代幣解鎖 (Vesting Schedule) 是如何安排的?
  • – 是否會有預挖 (Pre-mine) 或社群空投 (Airdrop)?

投資人的信心 vs. 市場的不確定性

Monad 在 A 輪融資 (Series A) 中籌集了 2.25 億美元,這表明投資人對該項目的發展潛力充滿信心。然而,在官方正式發布代幣白皮書之前,市場仍然對 代幣經濟學 (Tokenomics) 的細節保持觀望態度。

monad-kaito-mindshare-stats

Image Credit: Kaito AI


挑戰與未來展望

壓力

Monad 進入了一個 競爭激烈的市場。目前已經有許多高吞吐量的公鏈和 Layer 2 方案在爭奪開發者和用戶,包括:

  • Solana – 以高速交易和低手續費為特色,已經擁有龐大的 DeFi 和 NFT 生態系統。
  • – Avalanche – 透過 子網 (Subnets) 機制提供高度可擴展性,吸引企業級應用和遊戲項目。
  • – Aptos & Sui – 採用 Move 程式語言,專注於提升交易效率,競逐新一代高性能區塊鏈市場。
  • – Layer 2 解決方案 (如 ArbitrumOptimism) – 依賴以太坊安全性,同時大幅降低交易成本與提升處理速度,已成為開發者的熱門選擇。

Monad 若要突圍,必須強調其 並行交易執行 (Parallel Execution) 和 EVM 兼容性 的結合,讓開發者感受到它的 技術獨特性與優勢

開發者採用度

一條區塊鏈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其 生態系統內的應用數量與品質。目前,開發者不會輕易從以太坊或其他 L1/L2 遷移,Monad 需要投入大量資源來吸引開發者,例如:

  • – DeFi 協議 – 例如 DEX、借貸協議、衍生品市場等,這些是區塊鏈生態的核心。
  • – NFT 平台 – NFT 市場、藝術品交易、數字身份驗證等需要低手續費、高吞吐量的區塊鏈支持。
  • – 區塊鏈遊戲 (GameFi) – 高頻交易的鏈遊需要一條速度快、成本低的鏈來提升遊戲體驗。

Monad 需要推出 黑客松 (Hackathons)、開發者補助計畫 (Grants)、改進開發工具 來刺激生態增長。只有建立起活躍的 dApp 社群,它才能真正與其他區塊鏈競爭。

監管環境

全球各地的 監管政策變動 可能會影響 Monad 的發展,特別是在以下方面:

  • – 代幣發行 (Token Launch) – 許多國家對於新代幣發行有嚴格規定,若 MONAD 代幣被視為 證券 (Security Token),可能會影響其流通與交易。
  • – 質押機制 (Staking) – 某些司法管轄區對 Staking 有監管規範,這可能影響 MONAD 在不同地區的可用性。
  • – 去中心化治理 (Decentralized Governance) – 若涉及 DAO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的治理機制,可能會受到美國、歐盟等地區的監管審查。

如果監管環境變得更加嚴格,Monad 可能需要 調整代幣經濟模型或法律架構,以確保其合規性。

不確定的發展路線圖

目前 Monad 尚未公佈正式的主網 (Mainnet) 上線時間,這對於投資人和開發者來說,都是一個不確定因素。

如果項目方無法持續提供 透明的開發進度與測試網更新,許多開發者可能會選擇觀望,甚至轉向其他競爭鏈。 為了維持市場信心,Monad 團隊需要:

  • – 定期更新 測試網 (Testnet) 進展
  • – 收集 社群反饋 (Community Feedback)
  • – 公開 主網部署計畫

這樣才能確保投資人、開發者對其技術和生態系統的長期信任。

monad-nodes-distribution

Image Credit: Monad


結論

Monad 是一項雄心勃勃的計畫,致力於解決區塊鏈長期以來的擴展性問題。

透過 EVM 兼容性高效能技術(如 並行交易執行 以及 MonadBFT 共識機制),Monad 期望能夠提供一個 快速、低成本 的交易環境,以滿足多種現實應用的需求。

然而,儘管其技術潛力令人期待,Monad 仍面臨許多挑戰:

  • – 主網啟動與代幣發行的時間仍不明確,導致市場和開發者採用度仍有變數。
  • – 代幣經濟學 (Tokenomics) 和治理機制 仍未完全公佈,影響投資人信心。
  • – 競爭對手強大,許多成熟的 Layer 1 (如 Solana、Avalanche) 和 Layer 2 (如 Arbitrum、Optimism) 已經擁有完整的生態系統與穩定的用戶基礎。

即便如此,Monad 仍具備幾個強勁優勢,使其有機會成為下一代區塊鏈領域的重要平台:

  • – 經驗豐富的創辦團隊
  • – 獲得 2.25 億美元 A 輪融資,擁有充足的發展資源
  • – 專注於 EVM 兼容性與高效能吞吐量,為以太坊生態提供更好的選擇

如果 Monad 能夠成功落實其技術承諾,並吸引開發者參與生態建設,它可能會成為區塊鏈領域的 新一代創新平台,在 Web3 生態中佔據一席之地。


快速連結


關於XT.COM

成立於2018年,XT.COM目前註冊用戶超過780萬,月活躍超過100萬人,生態內的用戶流量超過4000萬人。我們是一個支持800+優質幣種,1000+個交易對的綜合性交易平台。 XT.COM數字貨幣交易平台支持現貨交易槓桿交易合約交易等豐富的交易品種。 XT.COM同時也擁有一個安全可靠的NFT交易平台。我們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最安全、最高效、最專業的數字資產投資服務。

分享貼子

© 2018-2025 XT.COM. 版權所有。 | 用戶協議 | 隐私条款